新聞中心
我集團董事局姚廣傳主席受邀赴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調研考察
我集團董事局姚廣傳主席受邀赴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調研考察
2018年10月30日下午,我集團董事局主席姚廣傳、行政總裁張愷等一行蒞臨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調研考察(簡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江海河等相關領導予以熱情接待。
會上,江海河院長詳細介紹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組成部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主要由原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及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監測儀器探索、大氣環境探測),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人工智能)、固體研究院(垃圾材料、特殊功能材料、金屬材料研究產品),合并而成的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是目前中國科學院及安徽省最大的科學研究機構,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覆蓋至各個省。中國科學院為了加強安徽綜合性基地的建設,又成立了中國科學院物質中心,現主要研究40T,適用于早期疾病發現、材料研究、化合物研究。
會上,生物生態研究所副所長吳麗芳詳細介紹了技術農業工程的“農業發酵”的基底建設、生物原理的變化,環境的處理以及生態農業的發展方向??傮w概括為:“大型的生態安全養殖技術,移動牧場的模式”。其中尤以移動牧場模式相對于目前的發展來說前景比較廣闊,從商業模式上來說大中城市周邊的移動牧場;不僅從社會效益上來可以提升土壤質量、改善糧食和羊肉品質,促進農民增收,為以農業為抓手的科技扶貧提供技術支撐;而且從環境效益上來說可以全量替代化肥、緩解環境污染。移動牧場的目的不僅僅是養羊,更是為了改善土地、對環境無污染、增肥。
姚廣傳主席表示先進的生物降解技術,能為社會環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太平洋人更要學習中科院的科研精神,認可這種科研成果,同時也是為了今后的企業轉型以及發展方向的確立。希望我們太平洋建設?天路集團可以與中科院共同協作、在同一戰線上保持統一的思想理念,打造一流的品牌效應,擁有知名的品牌專利,最終達到合作共贏。發展方向也可以從合作“有機蔬菜、有機肥料”的推廣開始。先從經驗中摸索、探索實踐中得出結論,并表示接下來會去示范單位進行實地考察。
張愷總裁對此表示,養殖進出口循環模式是否能運用到景區的污水處理層面上,生物降解如何凈化(包括生活垃圾的凈化、餐飲產生的污水),是否可以得到解決。吳所長回答在凈化方面污水處理場有蓄理器可以做到50%的凈化、以便于后期處理。
接下來在合肥研究院應用技術研究所會議室聽取了王化(應用所科技辦負責人)對快凝材料做的介紹;使我們了解到該技術相較于混凝土有良好的相溶性和粘結力,可以滿足道路、橋梁的快速修補要求。
會上,姚廣傳主席對科學研究院的成果表示認可。他指出,如果強度可以達到理想效果,第一可以強固高速公路、養護公路,在搶修施工道路上占據很大的優勢;第二可以達到通車快、時間短、便于作為應急措施。而現代陳舊的高速公路養護增加了勞動力的成本、時間長。同時對科研成果有了更深入的認知、向科研精神學習,從技術到產業化的轉移,從而我們對新產品的認知也有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促進新型材料代替水泥原材料。從大的來說我們國家更需要“綠水青山”的家園,增強環境環保意識;從汽車運輸發展來說、我們可以減少成本、就地取材,企業可以朝這個方向發展轉型。研發產品是從對外開發到投資產品再到推廣技術一系列的運作模式。為了迎合市場也要考慮成本本身,從而占據市場主導力,改變傳統的技術、提高產品的強度以及耐磨性,顛覆市場原有的產品。
最后,姚廣傳主席表示要不停的嘗試新產品、不斷的試驗。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從失敗中積累經驗,最終走向成功。